Search


#新日微信
規模與範疇之十九:一表人才
昨天受磐石會的邀請,在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#新日微信
規模與範疇之十九:一表人才
昨天受磐石會的邀請,在例會上以「全球產學築夢、人才橋接聯盟」為題發表演講,中心希望與廠商一起攜手打拼,迎戰台灣產業人才的挑戰。
從2015往前看,Oxford Economics的Global Talent 2021預估台灣將成為全球人才最貧脊的經濟體,指數為-1.5;面對台灣目前盤根錯節的人力資源問題,六年的時間是否能夠力挽狂瀾?不禁讓人回想those good old days!從2015回頭看,台灣在四十多年前面臨國際政經局勢的不穩,大學畢業生前往美國深造是最好的出路,引發了一波人才外流(Brain Drain),造成台灣腦力的枯竭。除了那些留在台灣打拼的人才所拼出的經濟奇蹟外,出乎意料之外的發展是,二十年後的美國不景氣,加上台灣政策以科學園區築巢引鳳的吸引下,這些頂著美國名校學歷、外加頂尖廠商經歷光環的人才紛紛回流,御全球資訊革命之風而上,造就了另一波植基資通訊產業的產經榮景。這波人才回流(Reverse Brain Drain)連本帶利地將過去二十年存在美國人力銀行的人力資本賺回來。但從2015起算二十年的台灣會不會如此幸運?我們的選擇又是什麼?
我們若沒有積極作為,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悲觀的!原因有三:第一,台灣寄存在海外的人力資本不復當年盛況;第二、相較於周邊的競爭對手(如中國大陸),台灣在高階人力資本的增量都居劣勢;第三,隨著時間刻度往前旋轉,廉頗老矣!這些當年引領風騷的青春少年兄(姐)們已進入六、七十歲的「壯年」,他們渾身上下充滿著寶貴的產業經驗,二十年的美國經驗加二十年以台灣為基地的全球資通訊產業經驗,曾經睥睨全球。但輝煌的人力資本紅利,恐怕在偏窄的產業寬幅(多限於資通訊)與薄弱的接班規劃(江山不見代有才人出)的夾殺下大量流失。全球化與工業化的爭議雖然仍在,要掙脫目前產業經濟的限制條件,解決人才的存量、流量與增量相較於挽救出口衰退,可能是台灣更長遠、更根本的挑戰。
針對第二個問題,目前規劃的人才橋接聯盟究竟如何運作?請待下回分解!

中衛中心 佘日新
2015/7/20


Tags:

About author
中衛發展中心為非營利財團法人之產業技術服務機構,旨在促進產業合作綜效發展,協助產業體系深耕茁壯。 「熱誠、精業、綜效、卓越」 是我們的價值觀,強化產業網絡,提升經營綜效;落實政府政策,推動產業升級,是我們的兩大使命,期許成為經營綜效的策略夥伴、政府政策的得力推手。
中衛伴隨產業成長,走訪輔導數千家業者,在他們的背後都有一段動人與勵志的成長歷程,中衛行腳和您分享台灣最美麗的風景、這些人和追尋夢想的故事。
View all posts